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6.此外,我还看到他们在这个星球上的居所。这些居所是长长的矮房子,照着所划分房间的数量而在两侧各有窗户。屋顶呈拱形,尽头两边各有一扇门。他们说,这些房屋是用泥土建的,屋顶铺有草皮。窗户是用草线制成的,这些草钱被编织起来,以便光能照进来。我还看到一些孩子。他们说,他们的邻居来拜访他们,尤其为了自己的孩子,以便这些孩子能与其他孩子在其父母的视线和看顾之下做伴。田地也出现了,它们因庄稼快要成熟了而正在发白。我还被指示这种庄稼的种子或谷粒,它们类似中国的小麦。我们又看到由这种谷粒做成的面包,尺寸很小,呈四方形。那里也有长满青草的平原,里面有鲜花,以及果实像石榴的树木;灌木也有,但不是葡萄树,所结的浆果可以酿酒。
9335.“田间的野兽多起来害你”表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所产生的虚假的一种涌入。这从“多起来”和“田间的野兽”的含义清楚可知:“多起来”当论及邪恶和虚假的这种仓促移走时,是指一种涌入;“田间的野兽”是指由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所产生的虚假。圣言中所提到的各种走兽都表示情感,无论良善的还是邪恶的(参看9280节);因此,“野兽”表示对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所产生的虚假的情感。此外,这些情感在来世也以野兽来表现,如黑豹、老虎、野猪、狼或熊。再者,它们就像野兽,因为那些被这些爱主宰的人沉浸于各种邪恶和由它们所产生的虚假,他们看待和对待同伴的方式就像野兽。一切邪恶和虚假皆源于这些爱,或说这些爱就是一切邪恶和虚假的源头(参看2041, 2045, 2057, 2363, 2364, 2444, 4750, 4776, 6667, 7178, 7255, 7364, 7366-7377, 7488, 7490-7494, 7643, 8318, 8487, 8678节)。
仓促移走邪恶和虚假之所以会导致这些爱所产生的虚假突然涌入,是因为按连续阶段被植入的良善和真理必移走邪恶和虚假;事实上,虚假只能被真理移走;邪恶只能被良善移走。如果这种移走不是按连续阶段照适当次序而完成的,那么 支持这些爱的虚假就会涌入;因为在每个人重生之前,这些爱在他里面掌权;当虚假涌入时,真理就不再得到承认。此外,一个正在重生的人被保持在对真理的情感中;当处于这种情感时,他在属世层的记忆知识当中从各个方向搜索真理。不过,这时,大量存在于属世层中的外在感官的幻觉会在那里呈现出来。当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占统治地位时,那么此人只会从这些幻觉推断出虚假;如果邪恶所产生的虚假突然被移走,这些虚假随后就会进入,充满他的心智。这些就是“我不在一年之内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恐怕地成为荒凉,田间的野兽多起来害你。我要渐渐地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等到你多结果实,承受那地为业”在内义上所表示的事。
“野兽”表示由爱自己爱世界所产生的虚假和快乐,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下列经文:
在那里必有一条小径和道路,它必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凶猛的野兽必不走在其上。(以赛亚书35:8, 9)
以西结书:
我必打发饥荒和邪恶的野兽到你那里,叫它们使唤你丧子。(以西结书5:17)
同一先知书:
我若使邪恶的野兽经过那地,蹧践它,使地荒凉,以至因这些兽,人都不得经过。(以西结书14:15)
又:
你必倒在田间。我要将你给地上野兽、空中飞鸟作食物。(以西结书29:5)
又:
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使邪恶的野兽从地上断绝,他们就必安居在旷野。他们必不再作外邦人的猎物,田间的野兽也不再吞吃他们。(以西结书34:25, 28)
何西阿书:
我也必荒废她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我必使它们变为森林,田间的野兽必吞吃它们。(何西阿书2:12)
同一先知书:
这地悲哀,其中所有的居民因田间的野兽和空中的飞鸟必都衰微。(何西阿书4:3)
诗篇:
森林中的野猪把践踏它;田间的野兽拿它当食物。万军之神啊,求你回转,眷顾这葡萄树。(诗篇80:13, 14)
又:
你造黑暗为夜,森林中的一切野兽就都出来。(诗篇104:20)
利未记:
你们若行在我的律例中,谨守我的诫命,实行它们,我要叫邪恶的野兽从地上息灭。如果你们弃绝我的律例,我要打发田间的野兽到你们中间,使你们荒废。(利未记26:3, 6, 15, 22)
申命记:
耶和华你神必将这些民族从你面前渐渐赶出,恐怕田间的野兽多起来害你。(申命记7:22)
在这些经文中,“田间的野兽”、“地上的野兽”和“森林中的野兽”都表示属于爱自己爱世界的虚假和邪恶。
由于“野兽”表示虚假,而虚假来自两不同的源头,也就是说,它可能源于邪恶,也可能源于良善(9258节),所以在圣言中,“野兽”也表示正直的民族或外邦人,他们尽管受制于虚假,但仍过着正直的生活。在这层意义上,“野兽”这个词用于下列经文:
森林中一切的野兽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一切的飞鸟,我都知道;我田间的野兽也都与我同在。(诗篇50:10, 11)
野兽和一切牲畜,愿你们都赞美耶和华。(诗篇148:7, 10)
以赛亚书:
我田间的一切野兽都来吞吃吧!森林中的一切野兽也要如此。(以赛亚书56:9)
以西结书:
空中的一切飞鸟都在黎巴嫩的枝子上搭窝;田间的一切野兽都在它的枝条下生子;所有大民族都在它荫下居住。(以西结书31:6)
2718.“来自埃及地的妻子”表示属灵教会成员所拥有的对记忆知识的情感。这从“妻子”和“埃及”的含义清楚可知:“妻子”是指情感或良善(参看915, 2517节);“埃及”是指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参看1164, 1165, 1186, 1462节)。本节描述了就其良善的性质,也就是其生命的本质而言的属灵教会成员,即:与他同住的良善是模糊的,但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光照。从对它的这种光照中,对真理的情感出现在其心智的理性部分,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则出现在属世部分。对良善的情感之所以无法像在属天人里面那样在属灵人里面产生,取而代之的是对真理的情感,是因为属灵人里面的良善被植入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与属天人的良善相比,是模糊的,如前所示(2715节)。从这种模糊的良善中在其理性心智里面只能产生并获得对真理的情感,并通过对真理的情感而在其属世心智里面产生并获得对记忆知识的情感。这里的“真理”不是指其它真理,而是指一个人信以为真理的那种真理,即便它本身可能不是真理。记忆知识或“知识”也不是指学者所拥有的那种知识,如艺术和科学,而是指一个人从他所经历的、在日常生活中所听来的,以及从教义、圣言所能吸收的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属灵教会成员对这种真理和知识拥有一种情感。
为使人们了解什么叫对真理的情感,什么叫对良善的情感,必须对它们作一个简要说明。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思考、调查并讨论一件事是否真实、正确。当确信这事真实、正确时,他们又思考、调查并讨论它是怎么回事。他们就这样在第一道门槛处裹足不前,无法进入智慧,直到他们不再有任何怀疑。相比之下,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从他们所处的良善本身认识并感觉一件事是真实的。因此,他们没有停留在第一道门槛处,而是在内室,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智慧。
以这个观念为例,即:从对良善的情感,或从良善思考和行事是一种属天的天赋。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讨论这是不是真的,这种天赋有没有存在的可能,它是怎么回事。只要对它充满怀疑,他们就无法进入智慧。但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既不讨论,也不忙着怀疑,而是说:“是的,这是真的”,从而进入智慧。因为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天人,是从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灵人停顿的地方开始的;因此,后者所抵达的终点或最远边界恰好是前者的起点。正因如此,属天人得以看见、知道并感觉对良善的情感数不胜数,事实上,和天上的社群一样多。他们还看到,主把这一切社群都联结在一起,形成天堂的形式,以至于可以说构成一个人。同时他们还得以凭感知区分每种情感所属的属和种。
另举一例:一切快乐、祝福和幸福唯独属于爱;爱的性质决定了快乐、祝福和幸福的性质。属灵人使自己的心智纠缠在这些问题上:这是不是真的,快乐、祝福和幸福有没有可能来自其它源头,如来自社会交往、交谈、沉思、学习,或财产、地位、名声和这些所带来的荣耀。只要问这些问题,他就不会确认这一事实:这些东西都不起任何作用;起作用的,唯有投入在它们里面的爱之情感和这情感的性质。然而,属天人不会深陷在这些初步问题的泥潭中,而是说:“是的,这是真的。”因此,他关心的是目的本身和功用或该目的的实现。换句话说,他关心的是爱所生的实际情感;这些情感数不胜数,其中每一种情感都包含无法形容的事物;这些事物在快乐、祝福和幸福方面永远都在变化。
再举一例:应当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思考、调查并讨论这是不是真的,或它是否正确。他们会问,什么叫邻舍,什么叫良善。他们不再往前迈一步,从而向自己关闭了智慧之门。然而,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会说:“是的,这是真的”,因而不向自己关闭智慧之门,而是进去,并从良善看见、知道并感觉谁比别人更是邻舍,以及他是哪个程度的邻舍,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而为邻舍。因此,与那些只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相比,他们感知到无法形容的事物。
又举一例:人若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就是爱主。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会仔细检查这个观念是否正确。你告诉他们,人若为邻舍里面的良善而爱邻舍,就是爱良善,并且由于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主就存在于良善中,所以当人爱良善时,他也在爱主,主是这良善的源头和实质。他们会再次检查是不是这样,还会问什么叫爱良善、什么叫良善,主是不是更多地存在于良善中,而不是存在于真理中。只要纠缠于这类问题,他们甚至无法从远处看到智慧。但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则凭感知认识到事情就是这样,并立刻看见甚至通到主那里的整个智慧领域。
从这些例子清楚可知为何与那些对良善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天人相比,那些对真理拥有情感的人,也就是属灵人有困扰他们的模糊。尽管如此,属灵人仍能从模糊进入光明,只要他们愿意采取肯定的态度,即肯定一切良善都属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爱与仁构成属灵的结合,并且是一切祝福和幸福的源头;因此,天堂的生命在于从主所获得的爱之良善,而不在于与良善分离的信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